1.2.1.5 科别填写错误。此情况常见于轮科医师,如有的医师从内科系轮到外科系后没有及时调整习惯, 开申请单仍写内科系名称, 致使报告被送到内科系, 医师找不到检验报告, 责怪检验人员, 双方互相埋怨。 1.2.1.6 该检查的项目漏检, 例如三大常规是住院病人应检查内容, 但据了解, 有的病人没有做大便常规, 有的没有做小便常规, 还有少量病人三大常规都没有做,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存在举证资料不全的问题, 会给医院带来损失。 1.2.2 护士方面常见原因: 临床科护士负责大部分标本采集, 正确采集标本对预防纠纷至关重要。由标本采集引发的纠纷原因常有: ① 正在输液的病人, 需要检查生化、血细胞等项目, 有的护士在输液的同肢体抽血送检, 造成检验结果较大误差, 如输含糖液体时造成血糖结果升高, 输含K+液体时造成K+结果升高, 这样的结果, 有经验的技师会通知临床重新抽血复查, 虽然把住了报告质量, 但二次抽血病人心中不满意, 另一方面经验不足的检验人员会把这样的报告发给医生, 如果正好又碰上缺乏经验的医生, 这个检验结果会对医师产生误导; ② 护士抽血时倒错标本管造成标本张冠李戴, 结果错误; ③ 抗凝管使用错误, 例如错把肝素抗凝管用于血凝试验抽血, 或抽血气标本时把血气标本顺便推在血凝试管中, 造成凝血时间检测失败, 影响医生用药甚至延误病人的手术时间。 1.2.3 卫生员方面常见原因: 临床卫生员主要负责检验标本的传送, 常见引发纠纷的原因有: ① 标本泼撒, 试管打碎使无法检验造成病人二次抽血; ② 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或者其他原因, 泼撒了张三的标本把李四的血倒一点来补充, 更危险的是曾遇到一名卫生员用水来补充标本, 造成标本严重溶血不能使用; ③ 标本放置时间过长, 致使蚊虫叮咬, 灰尘落入并长霉。这些标本都将严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3 病人原因 检验对象是标本, 标本来自患者体内, 患者准备不好直接影响标本质量。患者方面常见原因有: ① 患者状态不稳定, 在激动、恐惧、劳累、受冷空气刺激状态下采血检验, 会使血细胞和酶类结果升高而影响医师判断; ② 患者饮食不当如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高色素、饮酒等在12 h内检测血液项目, 均有多项指标漂移不准确; ③ 患者用药的影响, 如服用甲状腺素治疗甲减的同时使血糖检测结果升高, 药物毒副作用可使肝、肾功能指标升高, 药物化学作用可干扰实验方法, 如V2C具还原性可以使尿糖检测由阳性变阴性等。按照严格的要求, 做检查前最好停药2~3d, 但实际上难以做到。因此药物造成的检验结果不稳定常使医生、病人甚至检验人员对检验结果疑惑不解, 也常引起争执和纠纷。 以上几类情况, 是我们在工作中常碰到的问题, 它们造成了检验质量缺陷, 引发了不少纠纷, 因此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