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太多了,再说就有点卖弄的味道了,还是谈谈自己对检验的看法。 1,检验最重要的是要灵活。检验的基础是准,做不准,我们就没有与临床对话的资本,做得不准,谈什么都没有意义了,但是大家不要始终在一个准字上下工夫,检验的核心应该是活,灵活。这个社会什么都要活,用时髦点的语言来讲,就是不要照抄照搬,不要教条主义,毛主席能以弱胜强,自然是灵活应用了马克思主义。检验也是如此:拿分片来说,指定所谓的分片规定都是教条,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我们绝对不能照抄照搬,涂个片,首先要想到他的意义 ,而不是说我按照规定要涂片。没有意义,象我列举的神经内科的白血病病人,你还涂什么,分什么?诊断都已经很明确了,我们涂片的目的是提供信息,如果这个信息完全是无用信息,人家不需要,或者说与临床诊断符合,或者说对疾病的治疗,诊断帮助不大,你还涂什么。何必做这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有的东西,即使没有规定涂片,可是有意义,你也得涂一下,就象呼吸科的哪个败血症患者。 2,检验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考虑:做检验,一定在站在临床医生的角度来做,分析数据的合理性,及时和临床沟通,联系,扩大检验的影响力。我做血常规,发现与历史记录变化较大标本,首先看看标本有没有弄错,其次看看诊断,不管什么病,首先想想他的病理生理过程,治疗手段,然后再仔细想想检验结果是否合理。这是一个知识的积累与临床经验积累的过程,比如,内分泌科甲亢的病人WBC老偏低,搞不懂怎么弄的,翻了两天书,问了一下专业医生,原来治疗甲亢的药都会导致WBC减少,结合检验,WBC假性减少,还是比较少见的,于是每次看见甲亢病人WBC减少,都很放心地发报告,除非降得太多。要是大家不结合临床,动不动就推个片看看WBC少不少,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做检验,我最讨厌的就是重新做一遍,还在单子上写个已重复检测过两次了,坦率地讲,我们做检验的,连仪器是否准确都不知道,还要用重新做,观察重复性的方法来确认结果,是不是太悲哀了,我个人觉得,有时重新做是必要的,但是别什么都要复查两遍。一定要先看看与临床符合不符合,标本有没有弄错,仪器准不准;其次在单子上写个已经重复检测的字样,给人的感觉就是以后要是结果不好,就让检验科重新做一次。这岂不是我等自己瞧不起自己。 3,检验,不要让自己太被动:大家做检验的,最反感的是人家说自己做的不准,最讨厌临床找麻烦,说弄错了。说句实话,很多都是误会,消除就好了。怎么让临床不找麻烦的,我的方法就是主动出击,先给临床医生打预防针,首先你应该清楚,哪些医生毛病最多,最爱找麻烦,那些结果不好解释,容易惹麻烦,比如肿瘤化疗病人,以前HGB都偏低,突然升高了,主管医生毛病最多。怎么办,直接给他打电话,当然,怎么说也要讲点艺术,不能生硬,也不要太没有力度,你可以说你这个病人是不是输了血啊,HGB上来了,他说没有,你说那可能是抽错了,结果很准确(尽量把责任说成他的),我们已经核实过了,怎么核实的,不要告诉他,总之结果准不准,我们最清楚了,然后再说要你明天重新抽一个来吧。说话过程注意要站直腰,平等地和他说话,言外之意就是说:我们也不是好惹的。想必这样他想找麻烦也是找不到借口的。大家想想,如果不打预防针,等人家找上门来,就有点难处理了。 4,检验,多介入临床:在医院里面,不参与临床事务,不解决病人的问题,自然是得不到患者,医生,领导的认同,地位也不会提高的。检验科的人如果天天发报告,不参与临床,又如何得到他人的认同。大家在做检验的时候多留点神,多和医生联系一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才能提高,解决的问题多了,提的建议有效了,别人自然就尊重你了。呼吸科那个败血症就是个明显的例子。多给医生打点电话,多交流点,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医生也很感谢你,认同你,知道你做的很认真。大家在工作中多挖掘点检验与临床结合的例子,不断把自己的工作渗透到临床上去,处理的事情多了,自然就受人尊重了。就血常规而言,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的,比如冷凝提示支原体感染,血小板聚集提示易形成血栓等。 总之,我个人的观点就是:检验离不开准,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准”,仅仅是基础,做得再准,不参与临床,我们也是高级仪器,永远受临床指挥,就好象我们指挥仪器一样。检验为临床服务,但是服务是主动的,是需要得到认同的服务,而不是被动的,得不到认同的服务,我们只在准上下工夫(本人并不否认准在检验中的重要地位),则会永远象仪器一样处于被动状态,被动地受临床指使,不具有主动性,自然就没有人尊重你了。地位自然也提不高了,地位提不高,待遇自然也不行了。所以,检验一定要“活”。 给大家提点建议: 1,没事多看书,看临床的书,检验一定要与临床结合。 2,用心做检验,而不是用手做检验。做事的时脑子里一定要想着东西。 3,做检验,和做人一样,讲艺术,灵活点。至于怎么讲艺术,自己摸索摸索。协调好仪器与手工,检验与临床之间的关系。 转自丁香园论坛临床检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