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线EQA 新闻资讯 会议会讯 政策法规 学术交流
在线IQC 下载中心 临床检验参考区间 血铅检测
POCT血糖  检验结果互认  新生儿疾病筛查  实验室管理办法
EQA不及格分析   质量指标   六西格玛   检验科工作的医师
室间质评 新筛采集 检验同质化质控品管理平台
首页 >> 学术交流 >> 检验技术
检验知识
更多相关文章    时间:2008/6/5 15:54:51,点击:0

    红细胞形态学报告等实用性

    问:能对做全细胞计数(CBC)的样品报告红细胞(RBC)形态学与全血细胞分类对照的实用性进行一下评论吗?我们目前对任何红细胞分布密度(RDW)<11.0或>17.0、或有异常RBC/HGB比率的样品均进行血片扫描。这些指南临床上有用吗?同样,我们对指数与形态学的相关性感到疑惑,平常可见到血红蛋白减少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或小红细胞增多而红细胞平均容量(MCV)正常的情况吗?

    答:即使不要求进行分类,某些情况下的红细胞形态学评估还是有用的。特别是在有球形红细胞(溶血)、泪滴状红细胞(骨髓纤维化、骨髓癌转移)或镰刀形红细胞(镰刀形红细胞贫血)存在的情况下,形态学所提供的信息远远高于标准指数。异常指数可对这些形态学异常提供线索,因而在适当的位置上一些参数是有用的。RBC/HGB异常比例主要集中于有贫血和RBC计数升高的患者、如包括地中海贫血在内的血红蛋白病。一般说来,对增高的RDW(如>17.0)进行涂片检查是很有用的,它表明有两种细胞形态群和其它红细胞异常形态,从而为临床提供了重要信息。低RDW(<11.0)虽然表明RBC群大小一致,但却无临床意义。

    指数与形态学之间有相关性。仪器检测是很准确的,特别是在检测大小(MCV)和大小的变化(RDW)方面,因为相比单独的形态学评估仪器检测能查看更多的红细胞,并可用三维构形评估红细胞。但这并不意味着仪器检测是完美无缺的。仪器不能测定红细胞的内含物如何—乔氏(Howell-Jolly)小体、嗜碱性点彩和帕彭海姆(Pappengheimer)小体,测小量异常细胞群亦有困难。在这些情况下MCV可以正常,但可有小红细胞亚群的存在。这种情况下MCV与其它RBC指数之间的相互关联很重要。如RDW增加反映出了红细胞大小范围的增大。总而言之,这些病例中形态学的实用性取决于患者人群,如你的患者中有包括很多不同种族背景的患者在内,这些分析会更有用。

    尿量过少

    问:尿液离心作镜检的量有标准吗?如送检的尿液量太少,镜检结果需要根据送来的尿液样品量进行校正吗?我们目前应用的是BD尿液分析管(8ml),有些实验室要求的是10ml尿液,如果送检尿液量太少,结果报告如何说明?

    答:尿液镜检所需的离心沉淀标准量各个实验室要求的不尽相同(10ml、12ml、15ml)。尿液分析系统的生产厂商也有不同的沉淀浓度要求(30:1、15:1和12:1)。推荐尿液镜检离心的标准量为尿液的10:1浓度。如仅有8ml尿液,可采用下列两种方法中的一种:

    1. 取5ml尿液离心,然后去除4ml,其结果要乘以2;

    2. 取8ml尿液离心,将最后量减少至0.8ml,维持10:1浓度。

    DIC试验

    问:我们实验室接到了一些有关DIC试验的询问。我们现在进行的DIC试验是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和全血细胞计数(CBC)。在这些试验的基础上将纤维蛋白单聚物(fibrin monomer)作为附加试验有帮助吗?或者说我们目前进行的试验合适吗?

    答: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在2001年12月出版的“血栓与止血”中将DIC进行了定义并明确了DIC临床和实验室验断标准。在这一标准中将明显DIC与非明显DIC进行了区别。明显DIC发生于失代偿性止血系统,非明显DIC被作为有微细止血功能障碍的失代偿期。

    ISTH DIC专门小组对DIC严重性的标准化诊断和测定制订了一个五步诊断规则系统,可用于计算DIC评分。ISTH DIC专门小组2007年3月在“血栓与止血”杂志上发表的结论表明,此评分系统应用5年时间后显示检查5个或更多分值能识别明显的DIC。诊断明显DIC的规则见表1。

表1 诊断明显DIC(2-4)的规则

危险评估:

患者是否有已知与明显DIC有关的潜在性疾病?如有,可进行;如无,则不适合用此规则。进行全部凝血试验检查
全部凝血试验结果记录评分血小板计数(>100=0<100=1<50=2纤维蛋白相关标志物增加(例如D二聚体、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未增加:0;中度增加:2;高度增加:3)。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0>3秒而<6=1>6=2纤维蛋白原水平(>1.0g/L=0<1.0g/L=1
计算评分:>5符合明显的DIC;如<5每日重复记分:提示非明显的DIC(不肯定);再重复1~2

    该报道强调的是用于诊断明显DIC的应该是现有可行的实验室试验。ISTH的DIC专业小组建议的实验室诊断明显DIC的标准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纤维蛋白存在的一种标志物。标志物可选用下述一种: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或D二聚体。在DIC的专门小组2003年会上推荐D二聚体为理想的纤维蛋白标志物。

    因而以下系列检测即PT/FIB/D二聚体/CBC在评估明显DIC上是合适的,不必包括纤维蛋白单体测试。

    问:请对便隐血试验的不同方法学进行一下介绍和评价。

    答:一、便隐血试验的方法学可分为

    1、按实验方法学分为:a、免疫法(以金标层析法为代表)、b、化学法(以匹拉米洞法为代表)、C、免疫a+化学b为双联法(也称序贯法)。另有查卟啉铁及卟啉衍生物,该实验优点是可以定量,缺点是需要特殊的检测设备及成本过高。目前国外已开发出了全自动或半自动OB检测仪,不足之处在于成本太高。

    二、OB免疫及化学检测方法中的常见问题及答疑

    1、为什么说“半定量双联法”是检测便隐血的最佳方法?如何进行结果判断?

    答:可分别参见表1和2

表1

免疫法化学法
特异性
灵敏度(ug/g stool高(0.1较高(50
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漏检(检出率)(约60%不会100%
钩状效应(Hook’s效应)
半定量不能
检测成本
大批量人群普查不适合适合
保存、效期不易、短易、长

 2 . 结果判断

 

免疫法

化学法分析
阳性+阳性+确定为阳性结果,化学法可查出其出血程度(半定量)
阳性+阴性-确定为阳性结果,但其检体隐血的含量极微少
阴性-阴性-确定为阴性结果
阴性-阳性+1、此病人为上消化道微量出血(此种情形可能性较低)2、化学法的阳性结果为食物或药物所引致的假阳性(此种情形的可能性较高)。3Hook’s效应导致的免疫法为假阴性。

    2、检测便隐血的方法是否越灵敏越好?最佳检测便隐血的灵敏度是多少?

    答:不是。用5lCr标记检查正常人粪便中每天血液丢失量为0.5±0.4ml(最多可达1.5ml),相当于每克粪便的含量为100-900ìgHb,平均为500ìgHb,故试剂的检测灵敏度在50ìgHb/g stool时能查出所有病理及部分生理状况下的人群,而再提高灵敏度可能只会增加检测的非病理状况下的阳性。

    3、两类方法实测灵敏度的差异。

    答:免疫法的检查终产物是经过标本稀释(已做了500倍左右的稀释处理)后的产物。其实测若以灵敏度为0.1ìgHb/g stool计算,其最终测得最低值也为50ìgHb/g stool。故其粪OB检查的阈值应定为50ìgHb/g stool较合适。

    4、何为钩状效应(Hook’s效应)?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答:Hook’s效应为单克隆抗体与所抗的Hb抗原不匹配或消化道出血过多,抗原过剩时造成的假阴性结果。其解决方法为将标本继续做1:500倍的稀释后再做实验。

    5、为什么免疫法会漏检上消化道出血?

    答:上、下消化道出血以胃底部为分界。

    上消化道出血:

 

每天出血量与检测阀值
 结肠
卟啉实验2ml2ml
愈创木脂10-20ml0.5ml
免疫法100ml0.25ml

         6、在三种化学方法中,为什么选择“匹拉米洞法”作为首选方法?   

    答:目前常用的三种化学方法及各自特点见下表:

联苯胺愈创木脂(水溶、非水溶)匹拉米洞
致癌性?
灵敏度
假阳性率
成本
商品化产品
生产质控方便

    7、匹拉米洞半定量值分几级?

    答:分5级。

    8、如何避免新鲜蔬菜对化学法的干扰(假阳性)?

    答:多煮并煮熟蔬菜,可全面去除其干扰。

    9、如何进行便隐血标本的稀释处理(等渗盐水、蒸馏水、低渗缓冲液)?

    答:化学法用蒸馏水,免疫法用低渗缓冲液;二者禁用等渗盐水。

    10、为什么要多点采集样本?

    答:避免采样误差。

    11、为什么说“双联法”是最适合大批量肠癌筛查的首选方法?

    答:实验成本低,准确性高、灵敏度高,操作、质量管理方便等。

    12、免疫法有无假阴、阳性?

    答:免疫法也有假阳性,如饮用啤酒等;若检体的pH值改变:pH≤3时呈假阳性、pH≥10时呈假阴性;大分子蛋白可能包裹Hb并使之不易暴露,直接影响Hb与Hb抗体的结合而导致胶体金法假阴性等。大家可以多做实验进行探讨。

(注:本文由台湾贝索(Baso)企业倪尧志先进提供)

摘自《美全诊断论坛》2008年第1期

 

更多相关文章】【打印】【关闭
 
更多相关的信息
    ·血浆置换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检测分析
    ·SELDI蛋白芯片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研究进展
    ·常见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比较
    ·尿沉渣管型检查(综述)
    ·如何分离标本中污染了变形杆菌的其他细菌
    ·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小板抗体筛选中的应用
    ·蛋白尿是怎样分类的
    ·实验室HIV检测技术概述及进展
    ·医学真菌检验技术
    ·PCR实验中的污染预防及处理
 
类别
临床检验 检验技术
检验仪器和试剂 实验室管理
学术研究 检验常识
相关文章
热点信息
    ·检验科个人工作总结
    ·尿沉渣管型检查(综述)
    ·支原体肺炎患儿自身免疫功能的检测及分析
    ·HCG定量检测中关注的学术问题
    ·检验知识
    ·尿液分析仪检测尿中白细胞几点看法
    ·医院检验科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常见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比较
    ·显微镜检查与干化学试纸条检测尿红、白细胞..
    ·2009年度检验科主任个人工作总结
最新推荐
    ·在两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肌酸激酶(CK..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检测试剂简介
    ·体外诊断企业如何适应检验医学发展
最新产品发布
 ·临床检验质量指标—危..
 ·临床检验质量指标
 ·临床检验风险管理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CLInet-EQA系统
 ·临床检验6σ质量设计与..
 ·临床检验生物学变异与..
 ·《临床检验方法确认与..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管理..
产品关注排行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管理..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
 ·《临床检验方法确认与..
 ·临床检验质量指标—危..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
 ·临床检验6σ质量设计与..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技术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临床检验质量指标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
clinet简介 | 服务指南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产品答疑 | 给学术交流投稿 | 客户投诉
国家药监局(京)-非经营性-2006-0012
京ICP备19043313号
Copyright 2008 @Clinet.com.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