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质控设置 根据质控要求。设置质控物个数,质控规则,质控项目及相应质控参数等。 6.样品管设置 包括样品管类型,残留液高度(死体积),识别方式等设置。 7.其他设置对数据传输方式、结果报告格式、复查方式及复查标准等设置。 (二)常规操作程序 开机(预热、保养)-设置开始条件(日期时间索引、轮次、样品起始号等)-根据需要,申请校准、质控和病人测定项目(包括架号、杯号或顺序号。测定中可继续申请)_装载校准品、质控物和病人标本-装载试剂-核对仪器起始状态(未应用条码系统,采用顺序识别样品时,尤其要核对测定起始编号是否与样品架号和申请号相符)-定标和质控测定-检查定标和质控结果-病人标本测定-测定过程监控(试剂检查,观察分析结果,编辑校正)-数据传递(打印报告,向检验管理系统传输,包括工作量统计、财务统计、病人情况追踪、质控分析等)。测定后保养。 (三)测定结果检查分析 1.要了解和熟悉仪器的各种警示符号的含义与作用在正确设定参数的前提下,利用各种警示符能提高 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2.要熟悉和灵活运用仪器的相关操作屏(界面) 如:用反应过程监测(REACTION MONITOR),观察反应时间进程曲线;用校准追踪(CALIBRATION TRACE)回顾分析校准曲线;利用统计(STATISTICS)了解不同日期段病人测定均值及数据分析;运用分析数据编辑(DATA EDIT)察看和校正测定数据。 3.校准的检查要充分利用仪器设置的功能,监测校准曲线图形、各校准点吸光度值(不能忽略试剂空白值及空白速率值)、计算K值等的波动情况,以及与以往的比较。必要时,应进一步检查反应时间进程曲线。必须结合质控数据来把握实验条件。 4.病人结果的检查除了目测观察或用血清指数了解标本性状,注意和了解临床资料及诊断外,学会分析反应时间进程曲线及数据是重要的基本功。 四、基本测定方法 (一)终点法(END POINT METHOD) 根据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产物的吸收光谱特征及其吸光度大小,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一般化学反应来说,反应完全(或正、逆反应动态平衡)、反应产物稳定时为反应终点。对抗原一抗体反应来说,是抗原和抗体完全反应、形成最大且稳定的免疫复合物时为终点。在反应时间进程曲线上为与X轴平行线区段。在测定计算方式上,一般分为一点法和两点法两种。 1.一点法(ONE POINT) 以试剂和样品混合之前的空气空白(GB)、水空白(WB)或试剂空白(RB)的吸光度值为测定计算基点,以反应终点的吸光度读数减去空白读数,得到反应吸光度。通过与相同条件下校准液反应吸光度的比较,求得测定结果。常与一点校准法配合使用,即采用一个校准浓度,校准曲线通过零点且成线性。也应用多点校准。 2.两点终点法(TWO POINT END)即终点一始点法 以试剂和样品混合之后的某一时间点作为始点,以反应终点的吸光度读数减去始点读数。一定条件下可降低样品对反应或反应本身的特异性于扰(主要指色度干扰)。常采用双试剂,多以加R2前某一点作测定始点;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加R2后一点作测定始点。若使用单试剂,主反应启动太快或仪器起始读数点受限时难以运用。 固定时间法(FIXED METHOD)与两点终点法的区别只是在:测定读数的末点不在反应平衡区段,而是根据方法学选择。如血清肌酐(苦味酸法)测定。 3.三点终点法 即双终点法,在一个通道内一次进行两项反应相关的终点法测定。比如同测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某些仪器(如HITACHI系列)设置此方法。 |